“一帶一路”給水泥行業帶來什么
“一帶一路”給水泥行業帶來什么
“一帶一路”是中國在國內經濟結構轉型、人民幣國際化和全球新一輪貿易規則談判的戰略背景下,從出口市場的直接競爭轉到外需市場的主動創造,從美元輸入轉到人民幣輸出,從單一國家合作轉到區域經濟全面合作的重大國家戰略。
區域經濟合作領域包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資源合作、園區和產業投資合作、貿易及成套設備出口等領域。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是當前階段的重點。
而水泥行業作為基建的主力軍,必定將受益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方方面面。那么,“一帶一路”能給我國水泥行業帶來哪些優勢?對水泥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產生什么影響?對現階段化解產能過剩又能起到什么作用?我們不妨來進行分析。
基建投資帶動水泥需求
11月初,全國水泥價格連續第六周上漲,中南地區繼續領漲。業內人士表示,隨著400億美元絲路基金的成立,“一帶一路”藍圖已進入實施階段,這將帶動我國中西部及亞洲多國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并為我國水泥需求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專家表示,“一帶一路”提出的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互聯互通等內容,有助于國內水泥等過剩產能行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同時也幫助了周邊欠發達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資本輸出帶動消化過剩產能,這是一個雙贏和多贏的互動過程。
有機構測算,亞太區域未來10年間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50萬億人民幣,潛在空間巨大。這對帶動我國水泥出口及加快國內企業海外建廠,轉移產能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一帶一路’的規劃實施和中國走出去戰略都要求中國公司在海外建設更多的基礎設施,包括港口、鐵路、公路、能源通道等。因此,擁有大量海外基建業務的上市公司毫無疑問成為直接受益者。”有市場人士表示。
對于基礎建設板塊投資機會方面,東方證券預計,隨著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及中國對亞洲基建融資的支持,未來國內建筑企業在中亞、南亞地區獲取訂單的能力將逐漸增強,因而預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增速將會回升。
而在國際訂單的競爭中,由于對外工程承包業務對企業的技術、管理和融資能力等要求較高,因此在海外市場大型建筑央企占據明顯的競爭優勢。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位于國內行業前50位的企業占有絕對的市場份額,其中,中國交建、中國建筑、中國電建、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央企市場占有率靠前。
其中公司方面,華新水泥已積極推進海外布局,公司塔吉克斯坦一線已投產,二線也已開工,同時柬埔寨項目推進順利,投產后將進一步提升公司業績。海螺水泥通過5年時間詳細分析了全球市場情況,海外拓展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中材國際作為水泥生產線的建設服務商,受益于“一帶一路”基建投資帶來的水泥需求量的增加。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水泥生產線的建設服務,目前已躋身國際水泥生產線建設服務商三甲之列。業務區域涉及歐洲、美洲、亞洲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下的基建輸出將帶來巨量的水泥需求,公司的水泥生產線業務有望大幅受益。
過剩行業有望迎來回暖
與京津冀一體化等塊狀發展模式不同,“一帶一路”帶來的是帶狀的機遇,東西部多個地區都可能受惠于此,這將改變中國區域發展版圖,更多強調省區之間的互聯互通,產業承接與轉移,有利于加快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是我國資本輸出計劃的戰略載體。”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主任劉晨陽表示,“在國內經濟增速告別高增長的背景下,國內過剩產能亟須‘走出去’。中國有過剩產能和過剩外匯資產,周邊欠發達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則亟須資金,中國利用積累的外匯儲備作為拉動全球增長的資本金,同時通過資本輸出帶動消化過剩產能,這是一個雙贏和多贏的互動過程。”
短期來看,隨“一帶一路”逐步落實,國內水泥、鋼鐵、航運等產能過剩行業有望迎來回暖。長遠來看,由“一帶一路”推動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望將亞歐大陸捆綁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龐大的經濟體,甚至可能重塑全球經濟格局。
建材作為典型的地銷型產業,受益標的主要是“一帶一路”的區域內建材企業,包括在中亞、東盟建設水泥生產線的上峰水泥、華新水泥、海螺水泥等,和西北五省的建材企業,如天山股份、青松股份、祁連山、寧夏建材、國統股份、青龍管業等,以及福建省內的福建水泥、塔牌集團、建研集團、旗濱集團、納川股份等。
來源:《中國建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