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淺析部分建材行業產能再度過剩的原因
業內淺析部分建材行業產能再度過剩的原因
此前,全國人大財經委在一份調研報告中披露,有19個行業呈現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2005年末,國務院常務會議曾經第一次專題部署抑制產能過剩。時隔3年多,產能過剩行業的數量幾乎翻了一番,多晶硅、風電等起步沒幾年的新能源行業也被列上了過剩名單。
產能過剩難根除
全國人大財經委報告稱,去年10月以來,在新一輪投資需求增長刺激下,一批項目違規建設,加劇了產能過剩局面。報告更指出,缺乏有效的落后產能市場退出機制,是產能過剩問題長期難以解決的主要原因。
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數字顯示,1月~7月份全國水泥制造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9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5.8%。截止到8月中旬,今年全國新建成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65條,新增水泥熟料生產能力8000萬噸。
然而這一投資增速顯然與下游需求的增速不匹配。截至7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額為9.59萬億元,同比增速為32.9%,遠低于水泥行業的投資增幅。
不僅僅是水泥行業,鋼鐵、平板玻璃、太陽能等行業也被指出產能過剩。19個產能過剩的行業中,建材類就占了4種。
自2004年開始,抑制產能過剩就成為宏觀調控的關鍵詞之一。在
3年零9個月過去,國務院常務會議再一次將抑制產能過剩作為中心議題。如今的情勢更加不容樂觀。與2005年相比,產能過剩的行業名單幾乎增加了一倍,甚至多晶硅等一些近幾年才起步的行業也被納入其中。
鋼鐵水泥成“老大難”
鋼鐵、水泥等行業被指為典型:新項目未批先建或違規建設,盲目擴張加劇了產能過剩局面。
水泥一直被列入淘汰落后產能的重點行業。也是如此。官方數據稱,水泥過剩約3億噸,但今年上半年水泥投資同比增長達到了78.6%。工信部報告稱,中國目前在建水泥生產線超過200條,將新增產能超過2億噸。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在4萬億元投資中,確實在地方上出現了大上工業項目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與地方的投資沖動有關,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一些地方項目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避開了國家發改委的項目核準,導致地方大肆上馬。
有專家表示,產能越淘汰越大,主要是因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方式仍然是投資驅動型,在促進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長期處于第一位,而今年前7個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9%,但全國水泥制造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5.8%,水泥投資明顯高于需求。
進一步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
過去三年中,相關部委通過行業準入、環評、清理整頓、依法關閉等一系列手段開始對過剩產能動刀,但依然沒能完全抑制住重點行業的產能擴張。究其原因,有關方面表示,上半年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就是保增長,確保將金融危機的影響降到最低。但此次危機中受沖擊最嚴重的企業,無論是鋼鐵、水泥還是平板玻璃等行業,基本上都是產能過剩嚴重行業。這表明,中國過去那種長期依靠重復投資建設、出口高能耗產品的模式是有較大問題的。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說,此輪宏觀調控尤其強調的是遠近結合,保增長和調結構的結合,事關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大局。淘汰落后產能需要妥善處理地方的利益,因為有的企業對于一個地方來說是支柱性的,是稅收、就業和財政貢獻的大戶,沒有合理的產能退出機制,地方很難有積極性主動淘汰。
除此之外,全國人大財經委的報告說,缺乏有效的落后產能市場退出機制,是產能過剩長期難以解決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淘汰落后產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未能更多地運用市場機制與經濟手段,效果有限。